《好东西》太好了,怎么会这么好啊!
我已经忘了上一次在电影院有如此愉悦的国产片观影体验是什么时候。不止是那两个小时很愉悦,看完好几天都还在美美回味。
该用什么词形容它? 新鲜、爽、轻盈、搞笑、扎实、前卫……我已经二刷了,因为这是当下最唾手可得的幸福。
相比于邵艺辉上一部作品《爱情神话》,《好东西》的观点输更加直接和密集。所以有人批评这是一部“大型脱口秀电影”。
然而我最佩服邵艺辉的正是她能用非常搞笑和舒适的风格,去谈如今一点就着火的两性话题,还谈得很透彻,很精准。
不过,批评这是“脱口秀电影”的人好像也默认了电影 真的好笑!我进电影院前也完全没想到它的底子是一部 优质的喜剧片。
《好东西》不是那种堆叠段子的好笑,也不是像沈腾那种主要依赖演员自身魅力的好笑。
它是 完全的女性视角,它的好笑是让女性观众联想到 实际日常体验的会心大笑。 所以,整个影院萦绕着一种“姐妹,我懂你在笑什么”的 同温层幸福感。这是我在其他电影从没感受过的,这也是很多人怒打五星的原因。
例如胡医生一出场,还没说台词呢姐妹们就想笑了,太典型的一位“Tinder男”:超级有优越感、自我意识过剩又装得很绅士的精英款海王。 他还叫Richard。
一开口就更典了, “我好像无法进入一段长期关系”,“我好像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他误会小叶是女同,表面错愕,其实内心暗爽,感叹自己的魅力之大。这约会履历上的光辉一笔,恨不得写在墓志铭上。
他仿佛是导演临时从app里约过来的, 沪味十足(没有贬低上海的意思),没想到演员任彬是东北那嘎达来的。
这电影一切都很 “当下”,甚至是前卫,它的人设、笑点、台词,充满了一种2024都市的 活人感,准确感。
比如,铁梅深夜骑着平衡车吓退跟踪男,既像女鬼又像女侠;比如,小叶的疫情后囤积癖;比如,前夫哥疫情后失业,悄悄做起了专车司机。
比如,小孩茉莉。有人吐槽电影里的小孩“太假,说话太像大人了”,说现实里小孩不这样说话。这真是对现在的小孩有很大的误解。
现在的小孩跟上一代小孩不一样了,接触的信息太多,会早早思考很多东西,同时又保留着小孩的天真直接,真的会说出比大人更深刻的话,尤其是女孩子。 (小演员曾慕梅跟她妈妈梅婷长得一模一样!)
电影涉及的女性主义话题,也是很当下,很先锋,很有争议,是网上隔三岔五大吵的话题。
但是邵艺辉导演用她独特的幽默感,把一切都处理得轻盈巧妙,四两拔千斤,还很好笑!令人既懂了,又笑了,也不想吵架。
例如一些女性主义金句,是通过两个男的说出来的。他们为了求偶而雄竞,battle自己的女权觉悟:
“我们占据了太多性别红利!” “是的,我们都有原罪。” 这样的输出生硬吗?生硬就对了。本来他们就是硬背的。
最后不整这些虚的,还是回归到了最直接的雄竞:show肌肉!这一段饭桌戏,电影院男的女的都爆笑了。
好些人说《好东西》比不上邵艺辉导演上一部作品《爱情神话》。我也很喜欢《爱情神话》,但是觉得《好东西》没有被比下去。
《好东西》的 故事性也很强的,只是它没有一条循规蹈矩、起承转合的爱情线,所以显得好像故事性不强。
其实细看, 剧本打磨得很细腻,以三个年龄层女性的碰撞和成长为主线,文本信息很丰富,留白空间也很美妙,灵得很。
给母亲的家务活猜声音那一段,会在影史留下温暖一笔。母亲的隐形劳动被具象化了,“做饭”两个字,里面包含了多少细分劳动啊……
在小孩的猜想中,我们感受到了 女人劳动声音也是世界的声音,真是又浪漫,又磅礴。母亲是创造世界的人。
由于文本的丰富,每个人物都很生动立体。
例如赵又廷饰演的 前夫,虽然戏份不多,但是由于都是有效戏份,观众已经可以想象他在画面之外的生活轨迹。
他的工作能力和拼劲比不上铁梅,所以离婚前他是带小孩的主力。但是他被“男子气概”影响着,觉得这样没面子,经常找茬吵架。
终于吵到离婚了,他准备大展拳脚搞事业,哐当!疫情,失业。他又爱面子,就悄咪咪干起了专车司机。
电影一开场,铁梅搬家他迟到,很快又急匆匆说有事离开,不是故意躲懒,而是忙着接单。
离婚后他也处过别的女朋友,越发知道铁梅的好,于是想复合。他知道铁梅不会在乎他有没有事业,更在乎三观、理念和外形。
所以他就恶补女性主义,看上野千鹤子的书,背金句,健身,也注重衣着品味,还考虑结扎,当然,只是说说。
第一次发现赵又廷可以演喜剧,这还是他自己毛遂自荐的角色,他说觉得像《芭比》的Ken。难怪他可以娶到高圆圆呢。
赵又廷以后可以深耕一下窝囊废赛道的分支,跟雷佳音那款不一样,他是香的。
我看到好些男网友骂这电影丑化男人,还说“导演是不是没见过正常男人”,我:里面三个男人的形象还不够好???
前夫哥长相身高衣品都有还注重保养努力打工;小马哥善良有爱,精通各种乐器六块腹肌;即使是最“坏”的胡医生,也是坦诚有礼貌,小帅多金。 他们都不会使用暴力,能沟通,不爹味,还有一点自嘲精神。
这已经是温柔的女导演美化了的三个男人,看完一个都不讨厌,还觉得蛮可爱的,她被骂挑起男女对立真的很冤了。
三位女性的人设和情感流动就更加美妙。
看了电影很难不爱上宋佳。小叶的年轻乐队伙伴小马看上了单亲妈妈铁梅,小叶的第一反应:“你配不上她。”如果小叶不是异性恋,她也绝对会爱上铁梅的。
铁梅浑身散发着令人舒适的、想依赖、想靠近的“妈味”,就像冬日里一杯装在圣诞配色杯子的暖融融香喷喷的榛果拿铁。
她强大能干,会干包括修空调修电脑在内的一切活;她侠肝义胆,会硬刚尾随男、怒怼小便男,保护女同事的写作空间;
她悲悯温柔,洞察世情,所以会在小叶哭着向她道歉的时候,瞬间领悟小叶小时候就是这样哭着向妈妈道歉,求妈妈别生气,换来的只有苛斥吧,所以紧紧拥抱了她,也是拥抱那个当年可怜的小孩。
铁梅以前是调查记者,见过很多人间疾苦,也硬刚过很多困难阻力,她的坚韧豁达是天生性格加上多年锤炼,是由内而外的,不是空架子。这种人,对内核不稳的、破碎的人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真的很能理解小叶、小马、前夫都那么想靠近她。
铁梅是整个故事的骨架和基调,这决定了电影有一种很新的视角: 完全的女性作为第一性视角,而且是已经觉醒的女性。
网上还在普及的女性主义知识点,铁梅是已经当成常识在使用。她很忙,懒得吵吵,但是把态度渗透到了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当前夫和小马饭桌上battle女性主义金句时,铁梅既不想接茬讨论,也没高看他们一眼,就当他们是蜜蜂在嗡嗡嗡。 只是他们越吵越激烈,影响吃饭了,铁梅才拍桌子:“干嘛呢你们?!女权表演艺术家啊?!”
这里太准确了,铁梅年轻时或许还会加入辩论,现在40+了,已经戒掉了 不从男性身上寻求理解,就是你们男的爱咋想咋想吧,做好你们自己的份内事就行了,姐很忙,赚钱之外的时间只想花在在乎的人身上。
茉莉是被铁梅教育长大的新一代女孩子,她勇敢正直有阅读量,她会坦然谈论月经:“这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世界上一半的人都会流血的。”
两个男的都说自己看过铁梅的所有文章,可能也是真的看了,但只是粗略看看。只有女儿真的全看了,并记住了,内化了。那一刻好感人。
小叶虽然被贴了恋爱脑的标签,但是她也是觉醒的,只不过进度没有铁梅那么高。所以小叶一边想为爱付出,一边也会自问:“我给女人丢脸了吗?”
铁梅不会judge她,因为铁梅知道愿意主动付出爱是很可贵的品质,世界是因为这样的人而变得美好。就因为小叶是主动的人,所以她们的交情越来越深。不然,天天把门一关,住一年都是点头之交。铁梅只是担心她受伤。啊,这三个女人组成的磁场太美妙了。
很喜欢电影里,三个年龄段女性面对男性都有各自的【啊?】时刻。
张家新:“我原谅你了!”茉莉:“啊?” 胡医生:“爱我便是!”小叶:“啊?”前夫:“我为你结扎!”铁梅:“啊?”小马:“我拉黑你了。”铁梅:“啊?”(太忙了,真没留意,也真不是很在乎。)笑死,男性好像天生觉得自己很重要。
电影的结局是有点反高潮又挺现实的,这也是我喜欢的点。
最后小叶也没有完全解决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问题。这本来就很难解决,通常只能带着伤痛,一边治愈,一边前行。小孩也没有爱上架子鼓。人找到自己的热爱本就不是那么容易啊。铁梅的日子依然会这么紧巴巴地量入为出,跟小马的往前一步,很可能仅仅是一步,很快分手。那又如何呢。她 正直勇敢有阅读量,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总之,虽然电影好像什么都没解决,但是看完会被一股明亮、乐观的能量包围,想感叹:真好呀! 真爽呀!
看到有用“讨好女性观众的女性爽片”这个点来抨击邵艺辉的,真是好笑,男导演们几乎每部作品都讨好男性观众,性侵戏拍得跟某些小电影似的,《飞驰人生2》甚至没有女演员呢。
其实我真的没感觉到这电影在“谄媚、讨好女观众”,里面很多都是我们真实会发生的对话、念头、氛围,只是被邵艺辉导演观察到了,表达出来了。如果你觉得这是在“谄媚、讨好”,那只能说如此轻松又正常的女性视角电影实在太少了,少到出现一部你都觉得刺眼。而我们女的,早就习惯了看各种大片里男人拯救世界。
而且,就算这是女性爽片,让我们女的爽一爽,咋了嘛?!那么见不得人开心?
以前的女性爽片是以“被优秀的男性坚定地选择”实现一种胜利感,现在《好东西》是很新的女性爽片,完全抹去了“强男”的存在感,女性做自己的决定,构建的自己生活,定义自己的游戏规则。确实,狠狠被爽到。
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迷恋甚至警惕旧式霸总爽片,也是帮助普通男性从没完没了的雄竞中解放出来,不是吗?
爽片铁梅好东西邵艺辉小叶发布于:广东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